《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书写中美人民友谊故事

发布时间:2025-08-25 15:54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孙海悦)8月21日,由衢州市委宣传部、光明日报出版社主办的《英雄山河——1942年的衢州之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高级编辑、光明日报社原记者部主任周立文所著《英雄山河》是一部以杜立特行动为题材的非虚构作品。杜立特行动是中美两大同盟国第一次联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大行动。1942年4月18日,由杜立特中校率领的突袭队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对日本进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轰炸,之后飞往中国降落。由于行动提前,且到达中国时遇上大面积降雨,加上信息沟通不及时,15架B-25轰炸机(1架迫降于海参崴)在华东地区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坠毁或迫降,包括杜立特在内的75名飞行员有64人被中国军民救起,并被安全送往衢州,然后转移至重庆、昆明等地。


图书封面(出版方 供图)


周立文从2024年8月起到飞机坠毁点和飞行员降落点进行田野调查,通过查阅档案和阅读国内外著述,创作了这部45万字的作品。他表示,自己更多地选择那些能够凸显人性光辉的故事,于细微处落笔,以情感打动人,同时绝不编造任何场景和情节、绝不使用没有来源的对话、绝不对人物形象行进拔高。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梅敬忠认为,《英雄山河》史料扎实,文笔流畅。书中塑造了中国军民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从一个侧面诠释了习近平主席“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的论述。

历史学家、杜立特行动研究专家罗时平认为,《英雄山河》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脉络进行文学重现,生动揭秘了被尘封的用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人民友谊故事,填补了杜立特救援行动的人民群众视角的空白。

“如果说史料价值是《英雄山河》的骨架,那么诗性语言则是它的灵魂。”著名诗人王法艇认为,作者将个体命运与民族精神熔铸于自然意象笔法,让作品升华为一部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寓言。

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崴介绍,近年来,衢州深入挖掘“杜立特行动大救援”宝贵历史资源,努力为中美民间友好、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作出衢州贡献。《英雄山河》是第一部以“杜立特行动大救援”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对于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有着特别意义。

光明日报出版社社长潘剑凯说,策划团队从出版策划之初就明确,必须让英雄精神与历史情感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策划团队秉持敬畏历史、尊重事实的原则,确保每一段历史的再现都贴近真实、触动人心。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媒体矩阵:   

  • 微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高低音  
  • 版话儿  
  • 传媒瞭望  
  • 广电家  
  • 印业独家  
  • 中国农家书屋  
  • 版人版语  
  • 好书品读  
  • 发行观察   
  • 微博:  
  • 新闻出版广电报   
  • 学习强国: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今日头条: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集团旗下品牌新媒体矩阵:     

  • 中国出版  
  • 广电视界  
  • 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 读友汇  
  • 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华讯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出版》杂志社   |    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   |    妈妈导读师   |    版权声明